6月1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了东北,将沈阳作为她第九次访华的最后一站。在默克尔东北首访的七个小时里,她参观了沈阳故宫、中国工业博物馆与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里的华晨宝马铁西工厂,默克尔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德国SAP公司合作研发的工业4.0示范生产线。时代周报记者致电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其工作人员表示当时正是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向默克尔详细介绍了这条国内首条工业4.0示范线。
据新华社报道,在这次访华前默克尔曾表示,中国正在推进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勇气”,德国愿意参与到其中来。目前,被誉为“东方鲁尔”的沈阳,正如当年的德国鲁尔工业区一样,也正在积极地寻求转型。这次默克尔访问沈阳,正被看做是促进“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对接与合作。据悉,默克尔离开的第二天,便有13个项目落户中德装备园。
“我们有市场,而德国有技术。与德国展开合作,沈阳这样的老工业区可以学习德国鲁尔工业区经济转型的经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前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对于沈阳来说,它早就不是中国的‘鲁尔’了。这次默克尔访问沈阳,更重要的层面是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的对接,是通过德国的技术,来提升我们东北的工业与制造业水平。”
“要和中国互相学习”
这次是默克尔第九次访华了,她也是目前为止在任期里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领导人。每次访华除了在首都会晤中方领导人,默克尔还会选择去中国的一座城市参观。她曾在成都学习制作宫保鸡丁,也来到广州参观石室教堂,还去过合肥和当地村民唠家常,她的足迹已经踏过了中国许多城市。
这一次,默克尔则来到了沈阳。6月14日的早晨,沈阳的街道多出了许多中德两国的国旗,在沈阳的桃仙机场,默克尔穿着她标志性的单色西装,走下了飞机,开始了她的沈阳之行。
在接下来的七个小时里,默克尔首先参观了沈阳故宫、中国工业博物馆。官方还公布了默克尔的菜单,里面有极具东北范儿的酸菜炖白肉。当地媒体称,默克尔很喜欢这道菜,一个人就吃了两份。
最后,默克尔访问了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里的华晨宝马铁西工厂。这个工厂于2003年成立,是中德两家汽车企业—华晨与宝马联姻的典范。工厂所在的中德装备园,则是于2014年8月,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所建立。在其官网的介绍中,写到中德装备园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
根据公开报道,默克尔在铁西工厂里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默克尔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德国SAP公司合作研发的工业4.0示范生产线;第二件事则是和所有员工见证国内首款豪华新能源SUV车型—全新BMW X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下线仪式;最后一件事,便是默克尔还和工厂的一线员工一起玩自拍。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正是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向默克尔详细介绍了这条国内首条工业4.0示范线。根据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官网资料,这条生产线集合了中德两国的先进技术,可以实现批量定制生产的新型生产模式。难怪当默克尔看到这条生产线时,她说:“德国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和中国互相学习。”
“默克尔之所以去沈阳,我猜测是中方这边给安排的。”何伟文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与美国的制造业相比,德国的制造业技术更加适合中国。中方也希望和德国拓展合作来借鉴德国工业区转型的经验。”
转型需要政府市场的双重力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鲁尔工业区兴起,在莱茵河和利珀河两岸,形成了以采矿、炼钢闻名的工业城市。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鲁尔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数据显示1961年,鲁尔工业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炉,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烟灰就达到了150吨。
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鲁尔区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了衰退,大量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剧增。最终在1979年,德国人开始对鲁尔工业区的改造,经过20年的改造,鲁尔区如今已经成为工业区转型的典范。何伟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他曾在德国鲁尔工作,“经过这些改造,其实80年代的时候,整个鲁尔区已经重现蓝天白云,火车经过再也不会看到黑烟了。”
对比德国鲁尔的经历,沈阳和曾经的鲁尔的确有诸多相似之处。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一度被称为“共和国装备部”,为全国输出了工业领域的多项“第一”。而沈阳的铁西区更是中国制造业起步的标杆,因而被称誉为“东方鲁尔”。
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东三省的经济增速放缓。根据2015年经济数据,沈阳所在的辽宁省,其GDP增速仅为3%,全国排名倒数第一。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辽宁还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比下降的省份。环境和失业问题也冲击着东北。东北近年来雾霾越来越严重,同时曾经闻名遐迩的铁西工业区,一度3000户工业企业停产,有13万人下岗失业。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政府也开始了对传统老工业区的改造。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东北作为老牌工业基地,首先受到改造。
“鲁尔转型的经验不仅可以和中国分享,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发展,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张建平分析说。现在,中国正是希望通过中国制造2025战略,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这次默克尔访华,单从沈阳和鲁尔的对比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整个辽宁以及东三省的经济地位远远不如以前了。因此默克尔访华更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4.0的对接与合作,以此来加快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 何伟文说道。他认为辽宁的中德装备园就是很好的合作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德国的鲁尔和中国的沈阳有着诸多相似的经历,张建平也指出了沈阳以及东北在经济转型中与鲁尔的不同之处。“鲁尔工业区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属于民营与私有的企业,而东北传统工业区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因此,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鲁尔区的改造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力量,淘汰落后的产能。但是东北经济的转型,则必须是把市场和政府的力量结合起来,需要靠二者的双重力量。”
德国有技术,中国有市场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半年后,辽宁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并于今年正式开始实施。根据该文件,提出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行情25.01 -0.40%,买入)及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15个重点领域。如今辽宁省已经有50家企业纳入了“中国制造2025”的试点名单。
同时,沈阳通过和德国的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沈阳中德装备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宝军上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越来越多的德企深度融入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来” 。目前,进入中德装备园的各类德企项目已达144个,其中已建成的项目达到了37个。其中,华晨宝马是比较典型的范例,其在沈阳生产汽车已超过130万辆。
就在默克尔访华结束的第二天,6月15日,在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举行了一场项目对接会,当天就有150多家德国企业来到现场,最后有13个项目落户中德装备园。
“对于德国来说,现在它正在搞工业4.0,也是需要一些合作的。如今德国的企业正在全世界布局,而我们的经济正在转型,可以为德国提供巨大的市场,同时来到中国发展,是可以减少德国企业的成本的。”张建平分析道。
何伟文对时代周报记者进一步指出:“现在的智能制造,科学研究都是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德国企业来到中国市场,就可以拓宽它的产业链。总结来说,就是德国有技术,我们有市场。不过,在以后中德在沈阳的合作中,还是要看具体的项目的带动效果了。”
来源:时代周报
版权所有:中国江南(中国)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804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622号 技术支持:北京信诺诚